9月8日,以“文物修復與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包頭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包頭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內蒙古包頭博物館承辦。主辦單位的領導及90多家國內文博單位的文物修復保護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從事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近200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大會共收到論文70余篇,有17位從事一線文物修復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具體地介紹了各自領域內的新技術與文物修復成果。在分組討論中,與會者圍繞“文物修復保護技術的應用、開拓、推廣與工匠精神的傳承”等議題,進行了更加廣范交流和深入探討。
在研討會上,文化部黨組成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單院長作了題為“守望與傳承”的講座,全面介紹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文物保護所取得的成果、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和長遠規劃。這種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對“工匠精神”的秉持與堅守,深深地感染了與會者。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會長、全國農業展覽館黨委書記沈鎮昭對“工匠精神”作了四點概括: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二是嚴謹細致,一絲不茍;三是耐心、專注、堅持;四是專業、敬業。他指出,文物修復工作是工匠精神最實際、最具體的體現,沒有文物修復者對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就沒有傳統文物修復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此次研討會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國內文物保護修復方面取得的經驗成果,加強了文物保護修復交流合作。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秘書長賈文忠介紹,明年的工作重點除做好換屆工作,還將進一步開展文物修復技術的交流,并加快收集、整理傳統文物修復技藝和當代工匠名錄,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