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都縣小布鎮中共蘇區中央局暨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舊址
江西是革命文物大省,在這塊紅土地上,擁有以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人民共和國搖籃瑞金、人民軍隊搖籃南昌、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安源等為代表的著名革命圣地。以瑞金為中心的革命老區,是贛南原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培育了偉大的蘇區精神,是我黨、我軍和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1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編制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規劃,加大對革命舊居舊址保護和修繕力度”的要求。根據國務院振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任務分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維修由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部委負責。根據《文物保護法》和《若干意見》,為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的保護、維修和利用力度,2012年7月,由江西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牽頭,組織編制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10月,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該項《保護規劃》。根據國家文物局2014年批復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立項報告的要求,江西省文物部門分年度編制了革命遺址維修方案,2014年至2016年共有700多處贛南等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工程項目(以下簡稱蘇區項目)獲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的支持,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大批革命遺址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政治工程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強調,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同志指出,加強革命文物工作,事關傳承革命文化、堅定“四個自信”,事關振奮民族精神、匯聚發展力量,事關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激發文物事業活力。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筑牢意識形態陣地的戰略高度,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高度,全面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
振興發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是國家重要戰略,也是一項重大的經濟任務,更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工程,則是這項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既是我們的一份工作職責,更是一種政治擔當!苯魇∥幕瘡d廳長池紅這樣強調。
江西省文化廳巡視員徐琳琳介紹說,為積極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工程,江西省文物部門于2014年10月建立了全省文物重點工作督導機制,成立督導組和專家組,負責工程項目的組織指導工作。通過建立例會制度、報告制度、督辦制度、專報制度、通報制度、責任制度,督促指導全省蘇區項目實施和文物合理利用等工作;各級文化文物行政部門和有關單位對工程項目嚴格程序、嚴格把好“準入關”。各地上報蘇區項目必須要有當地文化、黨史部門共同出具的革命文物價值評估意見,必須要有當地文物部門出具的納入所在地文物保護范疇的意見,確保入選項目符合“必須是革命遺址、必須有重大價值、必須確需維修、維修后必須能夠利用”的要求。
為把蘇區項目作為政治工程抓好抓實,江西省文化文物部門堅持革命遺址保護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革命遺址在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對革命遺址的保護,讓廣大青少年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時,能夠以物知史、以物見人,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多樣、體驗更加直接,增加了愛國主義教育場所數量,提升了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如新余羅坊會議紀念館與新余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團市委、市直工委等有關部門和駐市廠礦企業、學校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長期穩固聯系制度,每年有上萬名新生分期分批到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興國縣官田中央兵工廠舊址群被國防科工局批準公布為“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
堅持革命遺址保護與紀念場館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革命紀念場館的紅色陣地作用。利用國家振興發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有利時機,大力加強對全省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的維修和保護工作。如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結合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點工作,對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等9處基本教學點和行洲紅軍標語等9處備選教學點,努力貫徹中央和省委“教學點要提高檔次和品位”的要求,開展了全面維修保護和環境整治,使各教學點以嶄新的姿態、良好的風貌展現在游客和學員面前。寧都縣選擇最有影響和最具特色的中央蘇區反“圍剿”和寧都起義兩個重要歷史事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投資近1億元興建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該館現已建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歷史的紀念館。
文保工程
由于氣候潮濕、遺址多為土木結構、均超過其使用壽命等因素,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已到了必須進行搶救性維修的地步。蘇區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革命遺址的保護狀況。
嚴抓項目質量。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江西省各級文化文物行政部門嚴格落實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制度,規范程序,嚴格質量管理和過程監管,嚴抓項目質量,確保文物保護項目真正做成“廉潔工程”和“放心工程”,將國家對老區文物保護的關心和幫助落到實處,以高標準、高規格的工程質量回應上級部門的重視和廣大百姓的支持。
所有項目均根據批準的維修方案、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和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等要求進行施工;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盡其職,嚴格履責、嚴格監管;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和監理單位監理人員長駐工地,現場監理人員認真負責,對隱蔽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材料等嚴格監理;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加強現場施工管理、監理人員業務培訓和思想教育,確保工程質量。
充實專業隊伍。鼓勵有資質、信譽良好的相關企業來贛參與文保工程方案設計、施工、監理工作,不斷增強文保專業隊伍力量。目前,參與蘇區項目的施工企業共36家,其中,11家為本省企業、27家為外省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文保工程市場,共同參與完成蘇區項目及其他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項目,有效緩解了專業隊伍力量不足問題。
督促實施進度。自2015年8月開始,建立了項目實施進度月報制度,各地對2014年以來的蘇區項目實施進度“一月一報”,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對實施進度緩慢的縣(市、區)采取重點督導、召開協調會、下達督辦函、書面通報等方式進行督辦,切實督促各級文化、文物部門加快蘇區項目推進速度。各級文化文物部門安排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工程建設管理,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期、上下聯動、協調配合,建立溝通順暢、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加快施工進度,確保蘇區項目有序推進。省文化廳、省文物局領導先后在革命遺址數量較多、資金量較大的橫峰縣、瑞金市、青原區、于都縣、興國縣等地召開有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調度會,協調解決問題。同時,省文物局先后向設區市、省直管縣(市)和縣(市、區)發出督辦函68件,有力督促了蘇區項目實施進度。
嚴格資金監管。各級文化、文物部門配合財政部門加強對蘇區項目資金管理,嚴格做到?顚S、規范使用,防止截留、擠占和挪用現象的發生。截至目前,無論是已竣工驗收,還是正在施工的項目,在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均做到了?顚S、規范使用。
抓好日常管理。蘇區項目竣工驗收后,當地文化文物部門及時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管理單位和管理責任人,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對外開放、衛生保潔、滅殺白蟻、撿漏除草等日常保護管理工作,尤其是防止火災、盜竊等事故發生,確保文物安全。
惠民工程
文物作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在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蘇區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革命遺址保護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結合,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充分發揮革命遺址惠及民生的作用。市、縣級文化文物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條件和所承載的革命史實,積極采取在修繕好的舊居舊址內設立圖書館、非遺展示館、非遺傳習所、紅色歷史展示館、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村級服務點、文體活動室等不同方式進行展示利用,既豐富了百姓的休閑娛樂活動,提升當地百姓生活幸福指數,又實現了革命文物“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目的。通過文物保護的宣傳和對文物的保護維修,讓公眾尤其是廣大基層農村的普通老百姓,近距離地了解和感受到什么是文物、文物的價值是什么、國家為什么要保護文物、文物可以給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帶來什么,以及國家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普及了文物保護知識,提高了公眾文物保護意識。如于都縣工農兵革命委員會舊址,既有專題陳列展覽,又布置了電子閱覽室、圖書室和老年人活動室等多個場所,解決了貢江鎮社區文化活動場地問題。
堅持革命遺址保護與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革命遺址在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依托江西豐富的革命文物史跡,通過整合旅游資源、設計旅游線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全省建成了瑞金云石山紅色生態旅游度假區、烏石垅蘇區軍事博覽園、吉安東固紅色文物旅游景區等一批旅游景點,為打造“江西風景獨好”名片,推進江西旅游產業增力。如橫峰縣依托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大力實施“旅游旺縣”戰略,積極推進旅游、生態和文化資源的整合,做好“紅、綠、古”旅游三篇文章,精心實施了舊址群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著力引進有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參與文化旅游項目開發,推進葛佬公司增資擴建尚城國際購物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加強對橫峰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葛文化的深度挖掘,基本形成紅色旅游快速發展、核心產業優勢明顯、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旅游產業體系,旅游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并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江西某門戶網站公布的全省紅色旅游景區多達242個、紅色旅游線路達87條。
堅持革命遺址保護與推進扶貧脫貧相結合,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積極協調和指導相關部門將文物保護維修與古村落保護、紅色旅游、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開發等有機融合,整合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專項資金,全面規劃、整體推進,集中打包、綜合改造,全面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堅持革命遺址安全利用、健康利用、可持續利用的原則,傳播正能量。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通過深化“尋根問祖”活動,即:主動對接與中央蘇區機構對應的國家部委,將《若干意見》精神轉化為保護革命文物的具體行動,形成革命遺址保護合力;推動“文物認護”模式,即:通過開展個人、單位、集體捐款“認護”革命文物的形式,提升公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熱情和意識,同時也緩解了文物保護資金不足的矛盾;建立“聯保機制”制度,即:采用聘請當地退休干部或有責任心的人員管理的辦法,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管理,形成館、鄉、村三級共同管理模式,彌補了管理力量的不足,探索出了革命遺址維修保護的“瑞金模式”。
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池紅說,革命遺址必須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安全利用、健康利用、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維修后必須得到合理利用,讓文物充分發揮其在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讓文物“活起來”。已維修的蘇區項目,利用率超過93%。
江西省文物部門負責同志指出,革命遺址保護工程進展總體較順利,項目招投標、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均按計劃穩步推進,項目開工率、完工率、竣工率等指標均符合計劃和預期。(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