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專家庫相關文保工程專家對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災害治理及重點龕窟保護修復工程、保護建筑試驗段工程和文物環境監測系統工程三個項目進行了竣工驗收。專家組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黃克忠、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高工王立平、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王金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方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謝振斌、四川省古跡遺址保護協會高工王小靈7位專家組成,王立平擔任專家組組長。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病害治理及重點龕窟修復工程總投資3208萬元,于2011年10月開工,2015年12月完工。工程方案由陜西省文物保護修復研究院設計,重慶盛煌建筑有限公司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監理。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清理了崖面雜草及污染物、崖面裂隙嵌補注漿、龕窟修復,龕窟記錄、危巖加固等,其中窟檐修復方法和錨桿加固揚塵控制還獲得國家專利技術。保護性建筑試驗段工程是為解決千佛崖摩崖造像風化問題開展的探索性保護工程,總投資1358萬元,于2014年10月開工,2015年底完工。工程方案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設計,重慶盛煌建筑有限公司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監理。工程內容主要包括修建了以鋼架結構為主體、以陶瓦作為屋頂和墻面的試驗段保護建筑。環境監測系統工程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監理,總投資416萬元,于2015年6月實施同年10月投入運行。該工程對12個重點龕窟進行了三維立體掃描、高清照相工作,建立了一套摩崖造像文物環境監測系統,對摩崖造像小環境,試驗段保護建筑小環境,重點部位龕窟的溫度、濕度、巖土水分、風速風向、風化程度及裂隙穩定性等方面進行監測。
按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竣工驗收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專家組分別對千佛崖三項文物保護工程逐一進行現場踏察,并聽取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的匯報,審查工程資料、專家背對背打分。通過嚴格評定,專家們一致認為,此三項保護工程均符合文物保護原則,達到預期效果,均通過竣工驗收。同時,專家指出保護性建筑屬探索性保護工程,應該結合監測數據結果證明保護效果,并借助保護建筑的空間做展示利用,使保護建筑得到充分利用。環境監測系統應將所收集的數據與千佛崖保護結合,使數據得到實際應用,為千佛崖地保護措施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傮w看來,專家對千佛崖摩崖造像文物保護工程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贊譽,其實施經驗值得向四川省推廣,為川渝石窟保護利用重點工程的實施起到示范借鑒作用。(來源:四川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