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陜西省文物局召開全省文物系統科技保護工作會議,省級相關部門、高校、文博單位負責人和文物專家140余人參加。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作全省文物科技保護工作報告,回顧總結“十二五”時期和安排部署“十三五”時期全省文物科技保護工作。省文物局與西安交通大學等8所高校簽署協議組建首個“陜西省文物保護科技創新聯盟”。
“十二五”時期陜西省文物局提出“考古發掘是基礎,科技保護是核心,陳列展覽是手段,服務社會是目的”的文物工作理念,把科技擺在文物保護核心地位進行推動。全省文博單位獨立或與高校合作完成的科研課題中有43項文物保護科研成果獲得大獎,其中獲得文物科技保護知識產權或專利共64項、發表專著和論文767篇;陜西文博單位先后完成文物保護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17項,其中十二五時期制定并發布11項國家或行業標準。
通過創建“聯盟”形式,省文物局與西安交通大學曾在古DNA分子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過重要突破,與西北大學共同承擔國家級文物科研課題26項,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將主要承擔陜西大遺址保護規劃和工程設計、古跡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工作,與陜西師范大學以文物修復保護工程項目為載體、聯合多家文博單位組成文物保護科研隊伍合力攻破技術難關,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推動雙方在文化遺產、教育研究等資源領域進行深度合作,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同承擔“新型納米材料在壁畫保護中的應用創新團隊”項目,與長安大學將對陜西古建筑測繪和定期監測建立數據庫。
“十三五”時期陜西文物科技保護工作目標是以技術體系為核心、以制度體系為保障、以科研基地為平臺,全面滿足陜西文物科技保護需求,力爭建成一支兼具陜西特色和國際水平的文物科技保護力量。重點是牢固樹立科技保護是文物保護核心工作的意識,以開放合作的方式推進文物科技保護工作上臺階,積極為全省重大文保項目提供科技支撐,大力提升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展示中的應用水平,加強對外文物科技保護合作。通過強化文物科技保護項目管理、推動科研設備綜合共享利用、加強科技保護人才培養和強化科研經費支持與管理等措施實現目標任務。(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